古代人喝完酒后就会把酒碗摔碎,我们在影视剧中见到的这种场景较多,尤其表现在壮士出行前的”摔碗酒”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隆重仪式。究竟它有什么讲究呢!其实,摔碗酒的来历由来已久,有关它的传说也有不同的版本,流传较广的莫过于两个故事,不妨听我一一讲来。
第一种说法讲的是摔碗酒起源于湖北恩施的土家族,并且与土家族的英雄先人”巴蔓子”有关。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土家族祖先巴蔓子因国内有难,便去楚国搬救兵,以解被困之围,楚国则要求巴国以给三座城池为交换条件。楚兵解救巴国之后,派使者前来巴国索要城池。席间巴蔓子沉着冷静,倒满一碗酒,来到楚使面前说道:”许诺,乃大丈夫之言,然巴国疆土不可分,臣岂能私下割城,吾宁可一死,以谢食言之罪”。接着,巴蔓子一口气喝干了满满一碗酒,掷地有声的把碗摔了个粉碎,旋即从侍卫腰中拔出佩剑,自刎身亡。
巴蔓子的举止瞬间让两国人惊叹不已,他这种舍身取义的决绝笃诚感动了楚国,从此楚国再也没有索要城池,并把其原因公布其它各国。作为巴蔓子的族人,更是对他心怀感恩之心,把”一碗酒泯恩仇”当做是座右铭,把摔碗酒当成了自己的主要风俗。一般土家族的人们在比较重大的庆典或重大节日中,就会在喝了酒之后进行摔碗,从而展现出土家人应有的豪气和洒脱。
第二种说法讲的是从荆轲刺秦王临行前的英雄壮举开始的。
秦王赢政获得王位之后,率领大秦强大之师,欲合并诸侯,统一中国。
秦军在长平与赵国的对战中坑杀赵军40万人。在赵国北边的燕国闻听此事,颇为震惊,心想必须要限制强大的秦国,否则……但燕国自知是弱国,无力与秦抗衡,燕太子丹便想出了刺杀秦王之计谋,并选择了勇士荆轲前往施实。
在易水河畔送别荆轲之时,荆轲心知肚明,此去将再难回还,面对如此悲壮之场面,他将太子递过来的酒痛饮一碗,并将酒碗”哐!”地一声摔碎于地上,以示自己去意已决,粉身碎骨,在所不辞。荆轲跨过易水后,大声吟唱起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荆轲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不惜抛弃自己的生命,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勇于担当,其精神可嘉,而他”摔碗酒”的惊人之举更是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
“摔碗酒”的传说虽然都很悲壮,但又无不是惊天地、泣鬼神。随着历史的演变,摔碗酒也在不断地赋予新的内涵,例如把摔碗酒当成一种情感宣泄,当心怀不满时摔碗表态,以示反击;更有甚者百姓禁不住官府欺压,聚集大量英雄豪杰摔碗起事……总之摔碗酒代表着一种情绪的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