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上古奇书,记录了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等方面的内容。这本书就是《山海经》。
提起《山海经》,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书中记载的那些形形色色的怪物,人面兽、九头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等,以及光怪陆离的神怪和动植物,还有那些神秘奇特的国度。
《山海经》看似是一本笼罩着神秘光环的怪物志、妖兽谱,还是自然地理志和人文地理志,又或是古代博物志,或者更像是一本天书?反正没有人把它当成正经的书籍来看待。但是,与其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内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海经这本书的形式却又极为严谨刻板,极富条理性,尤其是其中“山经”的部分。
山经,是按照山脉的走向,依次记载了数百座山的位置、名称,这些山看似就像事实有的山,而非出自杜撰。对于每一座山,又一一记载了这座山上生长着什么样的草木,栖息着什么样的鸟兽,又埋藏着什么样的晶石矿。 不仅如此,书中还对这些草木、鸟兽、晶石的形态和功用一一加以说明。对于每一种植物,说明它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长什么样的叶子,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样的功效,对于每一种动物来说,则对其的脑袋、身体、尾巴、脚爪、叫声等等一一加以描述,还特别说明它可以用来治什么病。整部书描述得有条不紊,头头是道,根本不像是胡编乱造的怪物志或者东拼西凑的异闻录,而更像是一部精心组织,旨在记载各种自然资源的山川博物志。
那么,这么这本奇书的作者到底是谁?成书的年代又是什么时候呢?
《山海经》据传有32篇,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定为18篇,分别由五藏山经五篇、海内经五篇、海外经四篇以及大荒经四篇组合而成。书中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水道,以及邦国的山水地理、风土物产等资讯。《山海经》全篇仅有31000字,先有图,后有文。自明代以前,只有东晋的郭璞认真地研究了他,并做了注解,但仍然留下了许多“不详何物”的字句,等待后人去破解。
历史上最早提到山海经的学者是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他在《史记大宛列传》中称,“至于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矣”。司马迁认为,山海经中所有描述的生物过于荒诞无稽,因此做史时不将其作为参考,因而也未提及作者和其他的信息。至西汉末年刘向、刘歆校注时,首次将山海经的成书归功于夏朝的大禹和伯益,并在《上•山海经表》中指出,“《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由于此说法出现的时间最早,流传时间最长,被一般学者所接受。 至东汉时期,哲学家王充在其著作《论衡》中称,“鱼煮至水,一煮即异物,海外山表无远,不致以所闻见做山海经”。
然而,伴随着魏晋之后,学者对山海经的研究增多,这种说法也遭到了否认。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引用山海经80余处,经他研究发现,《山海经》由于年代久远,检测本难免出现错、残、漏等现象。后人又加以推敲假设,与事实相差甚远,怀疑此书并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 北齐的颜之推《颜氏家训》中提到山海经,文中有长沙、零陵、桂阳等秦汉以后才出现的地名,认为绝非是于秦汉所做。此后呢,伴随着考古学和校刊学的发展,《山海经》的成书作者是大禹伯易之说日益被否定。
近代学者较一致地认为,《山海经》的原作者并非是一人,成书也并非一时。至今学者多次整理编撰而成的《巨山经》中对山川物产的相关记载,学者判断其技术的是4200年前发生在中国的一次大型的地理考察及大禹治水之后,率众臣和地理勘测人员考察山川地貌,记录物产,绘制国土资源分布,其考察内容就记录在山经中,作者可能就是大禹,伯易其次。
《海外经》中有对夏朝第二任君主夏启的详细描述,提及夏启能歌善舞,在舞蹈时左手操邑,右手操环佩玉,还并记录了夏朝周边许多国家的国民下代之后的事情。鉴于此,以及一些其它的研究学者推定《海外经》大约成书于下19世纪末,在河南殷墟出土久负盛名的四方甲骨中,重现了殷商时期人们对掌管出入风和日月长短的四方神明以及风名的描述。同样的内容在《山海经》、《大荒经》中有迹可循,其词会有明显的殷商属性。另据《大荒东经》中对殷商国早期王子朝的相关记载,却未见商代之后的事情。 可以推测,《大荒经》的撰写时间大约就是在殷商时期。
近代学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海内经》是《山海经》中最后完成的部分,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周人所做。原因是《海内经》的内容具有浓厚的追溯历史兴趣和倾向,表现在描述上古时代不足的关系和较多与其他章节重合的内容,并记载了诸多周朝始祖后稷的故事。有学者就认为他的作者,包括编辑以及翻译者,都有可能是王子朝、老子以及追随王子朝奔楚的周朝王室图书馆的官吏们。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图书档案馆保留着相对丰富的前朝古籍为供职在这里的官吏和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以便他们对历代文献进行汇编,服务于统治者。《山海经》作为前朝重要的地理文献,应该在内质上。 其次《山海经》中常见的四言韵句是史官们书面语常用的一种句式,长期供职于周王室图书馆的馆长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中也经常使用。《 海内经》文章最后也就是《山海经》的结尾“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记载的是以大禹父子之力洪水安定天下的故事,亦能从中看出编撰者的美好愿景及对大一统国家的向往,而这与王子朝的理想非常相符。
如果学者们推断是正确的,那么鉴于《山海经》在当时是一部具有很高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价值的地理专著,它的抄本很有可能被王子朝作为见面礼送给了楚王,并被楚国作为国家的文献档案收藏了起来。 而《山海经》的原始版本或跟随王子朝被秘密地藏了起来,在2500年前与周王室的典籍一同神秘失踪,已不见存世。
晋代郭朴在著《山海经叙》中提到,“盖此书跨市期待历代3000赞显于汉而循迹请费”。 表明他可能意识到山海经的成书历程涵括的时间之久。
总而言之,《山海经》这样一本上古奇书,还有太多的谜团待解开。如果书中描述的内容不全是杜撰,那么那些奇珍异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奇山川大陆又在哪里呢?或许这会是一个永远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