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去体育场散步,很远就听到一对母子,互相之间在大喊大叫,半个运动场可能都能听到她们的争吵声。
![图片[1]-家长可不可以冷静地,听听孩子的想法-博云求真](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80329/041ccdc06ddd487c9c6f7075269864c4.jpeg)
当我走近她们的时候,看到男孩大概有十岁了,个子蛮高的,就听到孩子很委屈地说:你为什么就不相信我,我说过了,我跑了三圈,我就跑了三圈。
孩子妈妈说:你再给我跑一圈,我看好时间的,你就是没有跑到三圈,为什么就说跑了三圈啊,你去,现在就去,再跑。
声音越来越响,孩子妈妈两眼瞪着男孩,两手叉腰。男孩也不示弱,两眼盯住妈妈。两人争论了很久,双方都没有谁妥协,僵持着。
过后,我就一直在想,也许男孩真的是跑了三圈,看他气的,那种委屈,不断为自己辩解,希望他的妈妈相信他。可是妈妈没有,却是一直按自己的意思,要孩子再跑。
如果我们换种思维,哪怕孩子真的没有跑到三圈,一定要用这种方法,去改变他的做法吗?
是不是做家长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孩子就是孩子,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作为家长也应该站到孩子的角度,让他把情况说清楚。哪怕就是孩子做错了,这时候家长先冷静,而不是咄咄别人,一定在当时的情况下,要孩子听家长的。如果家长不是用好的方法,或者好的对策,而去跟孩子较劲,在不冷静的情绪下, 能够解决好问题吗?就是强制性地让孩子妥协 ,过后孩子还是会不服,你的这种教育方法的。
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家长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首先不要以家长的身份跟孩子沟通,要以好朋友的思维去和孩子交流,先听孩子的倾述,让他们能够真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样孩子在家长面前不会拘谨,不会害怕,更不会对你产生抗拒。
不管孩子多大,都有他们的思想和思维,只是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一样的想法,这就需要做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用不同方法正确引导,了解他们的所思所需,在理解和包容,去和孩子沟通和交流。这样在处理和孩子之间出现的问题,就不要通过打骂来解决,而是可以在互相和谐的状态下,圆满地处理好。
当时的状况,情绪激动,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可能很多家长都会出现。只不过在出现这种情绪激动的时候,自己也不会过多地在意自己的做法是不是正确,处理的方法好不好。
只有旁观者,才能感觉到这种方法处理不妥,所以把事情经过写出来,分享出来共同探讨学习。让家长们意识到,你和孩子不管发生什么矛盾,家长一定要冷静,而不能暴跳如雷,大发脾气,这种解决问题方法,效果是一定不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