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最大难题。如果说同城内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差距还可以归结为学生的差距,那教育资源的城乡差距、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差距,那完全就是社会自身的问题了。
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看,凭什么我出生在这个地方,就只能得到这样的教育?虽然小学、中学都是在同一个小区域里竞争,但一旦上了大学,就是在全国范围内竞争。教育质量低下的地区,在竞争中存在天然劣势。
站在一个家长的角度来看,为了给孩子争取优质教育资源,我就要努力去一个教育资源丰富的地方。所以,教育资源成为一个地方吸引人才的最有力武器,而像山东、河南、河北这样的省份,某种程度上说,是因为教育而衰退的。
所以说,教育资源的这种不均衡,绝不可能自然地消除,只会是越来越悬殊。因此,我们必须对此进行调控。
解决城乡教育不均衡的传统方法
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和优秀老师到教育落后的地方任教。
改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其落后现状。
提高农民收入,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
取消地方教育壁垒,提倡教育公平公正。
为吸引更多的优秀老师到偏远山村,应为他们提供更优惠的条件。
但现实也给出了反馈:乡村教师仍然在不断流失,农村学校的环境变好了,家庭也富裕了,但孩子却成了留守儿童。相反,这个阶段,城市优质资源不断地扩充自己,名校开始引进清北博士和海外博士,城乡教育的差距非但没有弥合,反而更大了。
实际上,这样的方式也有违市场规律。作为老师,靠情怀去乡村任教,自己可能愿意,但老师的家人和孩子是否愿意呢?为了其他孩子牺牲自己的家人,这种行为值得表扬,但并不值得鼓励。
解决城乡教育不均衡的探索
现实问题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就这么多,而人才流动的方向又是难以逆转的,所以,要解决教育不均衡,只能是从教育资源有效分配、利用这个路径出发。而共享经济,作为资源高效分配的一种新路径,其实已经被用在解决教育问题上了。
【第一种是县管校聘】
其实,县管校聘(或者区管校聘)的第一出发点是人事制度改革,是为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但也被视为是打破老师“铁饭碗”,因而受到了老师们的异议。实际上,制度本身是好的,但执行时总是会有一些走样。
而县管校聘的另一个功能,其实就是实现了“教师共享”。县管校聘的定义是: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里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换句话说,就是教师从此前的一个学校“独享”,变成了全县“共享”。如果执行得到位,那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将县域内的教育差距大幅缩小。
【第二种是网络教育】
如果说县管校聘只是在存量基础上做一个分配的话,那网络教育就是一种教育资源的增量。它在提升落后学校教学资源的同时,并不会降低优质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双赢的目标。
前几年,成都某知名中学与几个乡村中学实现了课程共享,,让乡村学校学生有机会考上更好的学校,被媒体称为“一块屏幕改变命运”。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可以有效缩小教育差距的办法。当然,也是需要较大的投入。
其实在上半年的停课不停学期间,很多地方也在推行“共享课堂”,比如全县选择一名优秀老师来录制网课,网课结束后,其他老师则负责答疑解惑。这样的方式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而老师也不用委屈到偏远地区,确实是一种很好的探索。下半年教学回归正常后,这种探索又停止了。毕竟在短时间内,人们对网络教育的接受程度还有限,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也不能过长。不过,网络教育的巨大优势也让我们看到了“共享教育”的巨大潜力。
目前,虽然学校教育还无法共享,但课外教育已经实现了共享。孩子们平时上的网课,就是典型的“课程共享”。以高途课堂为例,课程聘请的是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的学霸,以及培养过清北学子的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课程资源优质。如果要想在线下上这些老师的课,恐怕只有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才能享受到,而且价格不菲。但如果放在网上,即便是十八线县城和偏远山村,也同样能享受到名师课堂;由于老师们被几万甚至十几万学子共享,所以成本也大幅降低了。像高途小初高名师特训班,5-16节课,仅需9元,可以体验不一样的课堂。如果要继续深入学习,价格也不到线下课程的五分之一。有这些线上名师的指点,家长们可以稍微宽心一些了。
结语
在教育资源还远远不够丰富的时候,共享教育也许就是提升教育平均质量,缩小教育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也是目前家长和孩子们能得到的最便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