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书籍为什么能让人心静?我的五点看法

昨天上午,有位中年男士来我的工作室玩,他说,现在孩子考上大学了,工作也比较清闲,手机、电视也看够了,想看点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可是在读书的时候,他发现经常有种触电的感觉,特别是读《道德经》、《论语》、《孟子》的时候,经常全身像被电击一样,因此感到很迷惑。他问我,他是不是不适应读这方面的书籍?

图片[1]-读经典书籍为什么能让人心静?我的五点看法-博云求真

对他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以前也经常遇到过,于是我做了如下五点解释:

一.旧有的东西已经潜意识化,一旦激发会立即响应起来

我们现在说的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国学部分,以佛、道、儒三家为代表。近百年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已经不是主流,大部分被抑制了下来。从集体潜意识来解释,被抑制的东西不是消失了,而是潜存在大脑里。潜存的东西更有生命力,一旦被激发,就会立即响应起来。这种快速的响应就像是触电的感觉。

二.麻木的脑神经一旦受到新的刺激,就会产生撼动的感觉

近几十年来,我们的业余生活大部分是在看电视、手机度过的,我们的视觉受到了影视的刺激极大,对文字感觉已经麻木。当对影视有了一种厌恶感后,文字感觉重新激活,特别是看到特别醒目的文字,也会产生触电的感觉。

三.新的渴望得到了新的满足,也会使大脑兴奋

人对某种事物的渴望越强,关注度会越高。渴望的事物越过了自己的想象,大脑就会异常兴奋,这种兴奋也会有种触电的感觉。

四.对日常的、习惯的行为找到了源头的感觉

传统文化,不管你学还是不学,在日常生活都用得到,也就是说,传统文化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而已。比如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等,我们日常感到迷茫的东西,一旦找到了源头,心头会为之一亮,这一亮的感觉,就如同触电感。

五.传统的东西仍然有强烈的生命力

传统的东西往往已经生活化、习惯化,虽然过去了千百年,但生命力一直很强,若不然早就淘汰了,只是平常我们没有在意而已。在学习的时候,一旦从原汁原味的文字里读出了新意,心头就会为之一惊,这一惊的感觉就像是触电。

总之,读书有触电的感觉,说明书还是读少了,如果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这种感觉就没有了。但是,有这种感觉比没有这种感觉要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