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分教学,七分管理”。有效的管理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首先关注的是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学管理,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管理者?
首先,教师要高度的重视课堂有效管理的作用。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管理具有挑战性,教师的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教学的成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管理得好,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顺畅,教学效率就高。反之,再充分的教学准备也都将只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因此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管理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其次,教师要十分地清楚课堂有效管理的内容。
一提到课堂管理,作为一线的老师,往往会理解为对课堂纪律的管理与对学生行为的控制,其实,课堂纪律的管理只是课堂管理的一部分而已。研究表明,有效管理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管理:课堂管理,教学时间管理,课内外作业管理。
有效的课堂管理,主要是指围绕教学目标制订班级的学习规则,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建立起遵守学习纪律、主动参与学习的责任;教师以其高超的教育艺术和人格魅力,建立安全、和谐、协调的课堂环境,有序的组织学生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并能及时有效而巧妙地发现和纠正课堂中的问题行为。
有效的教学时间管理,指的是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科学地支配教学时间,提高学生课堂专注的时间和利用时间的效率。
有效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管理,要求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作业的差异性布置,及时的反馈学生在作业中暴露的问题,并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学生有效地完成家庭作业。
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精心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科学地选择教学手段应该不是最难的。而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许多老师却存在很多的困惑,有的老师甚至会束手无策,以下是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
管理需要规则,有秩序的课堂环境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
管理需要鼓励,学生学习内驱力是有效管理的生命力体现。
管理需要协调,和谐融洽的课堂人际关系是有效管理的生产力。
管理需要威信,树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威信是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管理需要控制,课堂纪律是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
管理需要引导,创建一种对学生负责任的环境是有效管理的出发点。
有效的作业管理策略
作业有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任务过重、形式单一、机械重复、评价单调、没有层次、忽视个性等问题。解决好作业的有效管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作业可以变枯燥无味的机械劳动为趣味训练,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作业管理要求体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的特性:
趣味性和科学性
作业的布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的需要,把机械重复的训练变为学生乐于完成的趣味活动。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作业的布置必须适度、适量。
层次性和激励性
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给予分层的作业布置,一定要让学生力所能及,在学生完成作业任务后,应及时给予肯定,促使学生不断的进步。
实效性和主动性
作业必须在完成教学内容后及时布置,不拖延,才能真正发挥作业的检测作用和反馈作用
实践性和探索性
作业的布置不仅有书面的,还应该有学生动手、动脑的社会实践活动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研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