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头先赋打油诗一首:
知 识 诚 可 贵,
成“块”价更高。
加上“套路”在,
出分你可“pao”。
化学很难学。有一说一,我高一高二化学一直不好。记得高一某次期末考试总分年级前十,化学却只有77分,高二某次期中考试总分年级第二,化学却只有85分。我曾无数次在深夜流下痛苦的泪水,无数次愤怒于自己的无能,“这有机模块测的选择题怎么错了一半啊……我要是化学跟年级第一考一样的分我就是年级第一了啊”……
化学很好学。我高三的时候,化学像是开了挂。一轮复习后,化学逐渐稳定95+,单科年级前十更是家常便饭。那我是怎么学的呢?这里我不想长篇大论,就谈三个杀手锏,“知识块”、“套路”和笔记。
知识块
高中老师比较喜欢强调知识点 (尤其是生物老师),但化学学科体系性较强,如果把知识作为一个一个离散的“点”去记忆和把握,死记硬背题是可以搞定,但是,当你碰到下列题目:
1.xxx 在加热前要加入少量铁粉,其作用是___
2.第x步加入的醋酸铅能否用硫酸钠代替?原因是___
这些放在特定背景下的题,你往往就只能“看看空的长度,目测两个点,猜对一个是一个“”“上个万精油或许沾点边”“回头统计一下 ABCD 出现频率”。但你会渐渐发现,考试时你暗骂“什么玩意”的题,往往待到老师评卷时你又会觉得有理有据。其实这类题考的也是物质的性质,但考点较为隐蔽。举个粟子,直接问你“存放FeSO4溶液时加入铁粉的作用”,谁都会做,但当背景变成一个多步工艺流程,加入原电池等一系列背景后,你就很难想到了。
这就是知识单点记忆的瓶颈。当考点变隐蔽时,题干往往不会直接导引你想到特定的知识点。这个时候,知识成块记忆就显现优势。当你把知识点放到一个网络中,就有很多结点可以导引想到这个知识点。举个栗子,氯气的收集有一种“目测法”,就是肉眼观测到黄绿色充满集气瓶即可认为集满。这是一个知识点,老师讲完就讲别的了,认真一点的同学在笔记上一记,再认真一点的同学考前看一遍,这便当作一个知识点记下来了。这时,如果考试中出现一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实验题,题中的物质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有色易燃气体,有一个小问问你加热前应该进行什么操作。
往往这个时候,你懵圈了。
但总有一些大神可以给出类似“打开a 止水夹,通×气,待集气瓶充满y色时,关闭b止水夹”的完美答案。我周围这样的大神不少。我也曾采访了一下他们。他们分为两拨人,一拔“他们刷过的题比你吃过的饭还多”,这一拨不多说,刷题总没有坏处。
我想重点说说第二拨人。这拨人的特点是“我就是想到了呀”。看似漫不经心,但当我后来借看他们的笔记(好人缘很重要哦),我发现他们的笔记往往不止于老师所讲,或是在知识点旁补充一些自己的联想,或是把课堂笔记重新归类,但无论用何种方法,他们在学习氯气收集时的流程都是(氯气的收集>有色气体的收集及验满方法>气体验纯验满的n种方法>实验室安全),把离散的知识点整理到一个知识块而放入一个知识网络中。做题时的思维流程便是逆过程,最后达到“我也不知道为哈,我就是想到了”的效果。由此可见成块学习知识点的好处。
这种把知识点归集成块的学习方法几乎贯穿了我整个高三的化学学习,我自己也总结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我在稍后“笔记”部分会详细介绍。
对于元素化合物、4K 平衡点这些知识点较多的模块,将知识点联结成块着实能让你的“化学直觉”有质的飞跃。这也是我给高一高二学弟学妹们在学习新课时最重要的建议。第一遍学习就打好基础,后期占尽便宜哦。
套路
有一说一,其实我最先是不信套路的。题来,一波乱砍!总能搞出来。但渐渐地还是发现自己盲目自大了,总有些题你第一遍是真的真的真的想不到,我对此深有体会。我不喜欢刷题,所以很多题是在考试中第一次碰到。一波操作猛如虎,一看得分七十五。这时,我撂下话“我都这么惨,你们好不到哪去”,旁边某位北大元培二字弟弟笑了,“不好意思,一百”。我:“!”二字弟弟一脸惊讶,“这题不是套路吗”……这样搞了几次,我也不得不信套路。
想必大家也不是第一次听人强调套路。我也思考了很久这一部分究竟怎么来写,既不落入俗套,又能把套路讲透。我把套路分为两类。一种是“答题的套路”,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套路,另一种就要高级一些,“出题的套路”。
“答题的套路”主要针对一些简答题。像是判断滴定终点“当加入最后一滴 x 溶液后,y溶液由a色变为b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不再变化”这样的操作(还包括气密性检查、玻璃仪器检漏等等),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背到一字不差,碰到直接刷刷刷写(这种术语我总结了将近10页)。这样的好处是我很少为术语的表达担心,可以提高做题速度,也可以提高估分的精度。
另外,“作用题”的套路性也非常地明显,据我观察,标答一般都会有两个分句,像“水封,防止气休逸出造成污染”,“增加 xxx 溶液的浓度,提高产率”,它们的模式基本都是“做什么+达到什么效果”,当我注意到这个点后,2分的空就基本不再出现只拿1分的情况了。
很多简答题都有自己的答题套路,我在这里不准备一一列举。我想分享发现答题套路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相暴,就是一一研究标答。买一本45套(这是不喜欢刷题的我买的少数几本题之一),选一些大市统考这样比较权威的卷子(历年高考真题也很好),后面标答一般都比较详细,多看看同一类题的标答,做个总结(我总结了整整一本哦)。很容易发现套路,事半功倍。
“出题的套路”,这也是大神们的高级操作。先举个粟子,工艺流程经常会有类似“第X步加热的作用是___”的小问,有时这种小问真的很难想到,这时大神们开始秀操作了,“工艺流程大概率考一道有关水解的小问,瞟一眼前后题目,没考,那一定是这一问,找到对应金属阳离子,往水解上答就完事了”,一般他们都对了。毕竟有考纲放在那,出题人不能瞎出,只能“按套路出牌”。这时,如果你熟悉他们的套路,你就能大致猜出题目的考点(“前后排除法”、“多年经验法”……),当你猜出了考点,本来“什么玩意”的题也变成案上鱼肉。
怎么习得“出题的套路”呢? 因为这种操作比较高级,我建议大家在学知识打基础的阶段先不要学,而且高一高二的考试由于是模块性考查,一般也没有固定的套路。对于高三冲刺阶段的童鞋,习得这种操作还是有必要的。怎么习得?刷题吧,同志们!刷题万卷,套路自现。虽然我不喜欢刷题,但要通往顶峰,这是不得不经历的。
说完两种套路,写点闲笔。有些童鞋生来反感套路、不屑套路。我最先也反感。但在体制之下要取得高分,太有个性是不占优势的。顺其道而行之,往往能轻松一点。我很喜欢班主任的一句话:“真正的高手,任你怎么定游戏规则,他们都能玩得好。”
笔记
说到笔记,学弟学妹们可能会诧异:“笔记不是学姐们喜欢强调的东西吗?”没错,在我们印象中大多选理科的男生的学习常态是“要笔记没有,要题一摞”。但是在我认识的巨神中还真没有不谈方法只靠暴力刷题的(此处再Q一下二字弟弟。二字弟弟那个刷题真的暴力,但二字弟弟其实也有一些自己的方法的)。我虽是理工男,大学选的也是计算机专业,但真的真的真的很不喜欢刷题。我的宗旨是“少刷一本题就是少砍一棵树,为人类环保事业贡献力量”。现在回顾高中三年,我能在刷题狂魔遍地的班上杀出一条血路也就靠笔记了。
这里的笔记不是课堂笔记,而是比较广义的笔记,我单化学一科就有绿本、黑本、粉本、红本四个本子。绿本记套路,黑本记知识块,粉本记冷门知识点,红本记经典题(学弟学妹们大可不必搞这么多本,形式不重要,关键是内容)。
第一本,绿本,记套路。在这个本上我总结了很多做题的常见套路,也是我每次大考前一定要复习的本。我没有把套路简单罗列,而是将它们分模块来记录(知识块思想)。我先建立一个大目录,类似“实验大题,平衡大题,工艺流程,选修3(我选的结构)”,再依次构建子目录“平衡大题:平衡移动简答题三部曲,4K 的复杂计算,图像相关技巧。”每次做题碰到一个新套路,我就把它放到已有的目录中。推荐用活页本哦。
第二本,黑本,记知识块。这个黑本是我一轮复习的成果,我平时定期复习,记得很清楚,考前反倒不怎么看。在这个本子上是我对基础知识点的成块再整理。我会基于新课的笔记(事实上是 《高考帮》,高一高二记的新课笔记简直没法看,难怪高一高二化学差)把自己不太熟悉的点记下来,同时对单个知识点做“联想”。
注意,“联想”便是知识成块记忆具体做法的精髓。举个栗子,钠与冷水反应生成氢气,我会联想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上其他金属与水的反应,镁要沸水,铁要水蒸汽高温且生成四氧化三铁,有很明显的递变性。可以整理成金属与水反应的小知识块,下次考试中出现其他金属与水反应的题目就直接秒杀了。要是再勤快一点,还会联想到其他金属反应的递变性,也整理在一起。这便是一个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大知识块。
粉本和红本我就不详细介绍了。粉本我记了一些选修1、2、5中的冷门知识点,专门对付化学选择题。红本我记了一些经典的、以一当百的题(不一定要是错过的题哦)。平常都会定期复习。
Tips:记笔记时标序号,复习时对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可以用铅笔在序号上打个小叉,下次复习直按跳过,着重看自己不熟的,效率百倍哦。
我便是凭借这三个“杀手锏”克服被化学支配的恐惧。知识块对高一高二化学学习尤为实用;套路高三党使用效果极佳;笔记嘛,老少皆宜哦。化学学不好不用怕,看看我的黑历史;化学学好很容易,就用三个杀手锏!